“爸爸,我好想你,我都好久没有见你了,你什么时候回家呀?”“宝贝,听妈妈的话,过年的时候爸爸一定回家”........当女儿的面孔出现在视频上时,好久没有和家人在团聚的上海肿瘤医院放疗专家任志刚教授湿润了眼眶。
2017年2月,新一轮医疗援疆的号角再次吹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教授任志刚怀着满腔的热情,奔赴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医疗援疆工作。援疆期间,任志刚从“感情援疆”到“智力援疆”,从“技术支持”到“人才培养”,将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念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喀什二院肿瘤科,为推动我院肿瘤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打他进入科室后,就诊率和床位使用率直线上升。虽然来到喀什才几个月,但是他已经小有名气,患者口口相传:喀什二院来了一位上海的放疗专家,看病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他的到来让喀什以及周边地区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全国知名三甲肿瘤医院的专业医疗技术服务,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放射治疗工作,虽然以前我科进修过这方面的知识,但一直因为技术和机器问题并未完全开展,直到任志刚主任到来后,他用自己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帮助喀什二院肿瘤科开展了多项疾病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实现了多种疾病放射治疗技术零的突破。为培养一支业务精、理论硬、素质高的医疗队伍,他通过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现场操作演示、专项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开阔了科室人员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并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条件开展多种临床诊疗新技术新项目。
任志刚主任了解到科室医生进修机会少、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底子薄的特性后,他每周都进行教学查房,就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甚至生理、病理,他都通过多种方式给大家讲解、分析,让每个医生全面掌握每一种疾病的转归过程。
任志刚主任说到,南疆的贫困人口较多、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多数山区、牧区来的病人,病情十分严重了才来医院就诊,而且喀什地区还是宫颈癌的高发区,这些不容乐观的现状,让他真正的感受到这里的人们需要他,这里的医生需要他。从病历的书写、每日查房、技术操作、论文书写和业务讲课等等,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就像在用梳子仔细梳理一样,使科室里所有的医护人员增添了信心和希望。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时,却发现因为地域的时差,这里华灯初上而上海却早已夜深人静,想着熟睡的家人,就安慰自己说明天吧,明天一定打电话,可是明日依然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他心里非常清楚:援疆就是要有所付出,有所舍弃的,想着妻子一个人在家,又当爹、又当妈带着孩子,还要上班,自己又在这里,这么远,帮不上一点忙,心里只有愧疚......
精湛优良的医疗技术、认真负责的做人原则、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喀什二院肿瘤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上海援疆专家任志刚教授的一致评价。“我们来援疆,除了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外,还要辐射带动周边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做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为边疆各族群众提供精湛、优质的医疗服务,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自己的阳光。”这是任志刚主任常说的一段话。
任志刚作为一名普通的上海援疆医生,以大爱情怀、大爱之心呵护各族患者,无私地帮助各族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他把自已的情感全部融入到援疆工作中,把患者视为亲人,把同事作为兄弟,以院为家,充分体现了一个援疆专家的风采,展现了上海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